基礎電子電路.....認識與檢測常用的電子零件
所需器材: 電阻器、電容器、二極體、LED Cds、BJT、SCR、TRIAC 等零件知簡介與檢測。1.色碼電阻器
預檢測的電子零件 |
一般來說電阻器分兩種:
1. 固定電阻 2.可變電阻,而體積大的固定電阻與可變電阻,較常以數字直接表示,所以啦!! 今次預測量的是體積較小的固定電阻器,這則是用"色碼"來表示電阻值(絕對不是用無碼.....)。
現在先來介紹一下如何辨別小體積的電阻器吧!
一般來說色碼通見為4色,如:黑、棕、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紫、灰、白、金、銀、無色...。
為何只有4色呢? 那是因為誤差值得大小,也有5色的只是誤差上有所區別罷了。
好回到主題,那我們要如何辨別呢??
色碼辨識 |
那第三環呢? 第三位數?當然不是,是乘數,最後第四環是誤差。
相信各位到這裡還是不知道,這是在說什麼吧!
接下來用一些例子,來告訴大家!!!
範例 |
以左圖所示: 這個電阻器的電阻值是4700Ω±5%,也就是4.7kΩ±5%,最後為了要更進一步了解,此電阻器是否為不良品,就會運用到"(電錶量測值-電阻值及誤差)/(電阻值及誤差)",所得出的答案若在5%內即為良品,相反亦如是。
現在我們就一一來做色碼電阻器的辨識
編號1 |
編號1.
色碼顏色: 紅紫黃金。色碼電阻及誤差值為27x10^4±5%(2.7x10^3)。
利用三用電表在Ω值20k時所測量到的,電錶量測值為0.265Ω。(因為所用測量檔位為:20k,故為0.265x10^3Ω)
所得量測誤差為:
(0.265x10^3-2.7x10^3/2.7x10^3)x100%=-1.85%
故為良品
編號2 |
編號2.
色碼顏色: 綠藍紅金。色碼電阻及誤差值為56x10^2±5%(5.6x10)。
所得量測誤差為:
(5.56x10^3-56x10^2/56x10^2)x100%=-1.071%
故為良品。
編號3 |
色碼顏色: 棕棕棕金。色碼電阻及誤差值為11x10^1±5%。
利用三用電表在Ω值2k時所測量到的,電錶量測值為0.109Ω。(因為所用測量檔位為:2k,故為0.109x10^3Ω)
所得量測誤差為:
(0.109x10^3-11x10^1/11x10^1)x100%=-0.91%
故為良品。
編號4 |
色碼顏色: 黃紫棕金。色碼電阻及誤差值為47x10^1±5%。
利用三用電表在Ω值2k時所測量到的,電錶量測值為0.465Ω。(因為所用測量檔位為:2k,故為0.465x10^3Ω)
所得量測誤差為:
(0.465x10^3-47x10^1/47x10^1)x100%=-1.06%
故為良品。
2.二極體
接下來為各位介紹二極體得如何利用三用電表測量,一開始先為各位介紹的是三用電表在測量二極體時所要注意的事項。首先要先清楚三用電表在什麼位置上,是測量二極體的。
請各位客官看一下左圖紅筆畫圈之處.... ,測量二極體時,就要轉至此處不然是測量不出任何東西的。
二來檢驗二極體的電表有分兩種:
1.類比式、2.數位式;類比式是將電表選擇開關轉至Ω檔X10的檔位,然後黑棒接正極、紅棒接負極,則指針會偏轉,若黑棒接負極、紅棒接正極,則指針不動,則表示此為良品;數位式是電表選擇至二極體,左圖紅圈處的位置上,然後紅棒接正極、黑棒接負極。若測量品是矽(Si)質二極體,則會顯示 0.5~0.7V 的障壁電壓;若是鍺(Ge)質二極體,則會顯示 0.2~0.3V 的障壁電壓。
既然要測量二極體,還是稍微介紹一下何為二極體。
一般來說,二極體是由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接合而成的,是一種單向導通的兩端電子元件,電流只能從P流向N,無法逆向導通。一般而言P為正極、N為負極。
說了這麼多,不如實際來測量一下,卡清楚,左圖是一般常見的二極體,在學術上常會表示成如下圖:。在下圖中最右邊的圖案就是左圖的樣貌。
那大家會問:要如何測量呢?
先說明一下,我們這次使用的是數位式電表。所以測量上我們把黑棒接在陰極處、紅棒接在陽極處,如下圖。
在之前有提過,若測量品是矽(Si)質二極體,則會顯示 0.5~0.7V 的障壁電壓。
經測量後的確 0.7V 故我們可以判定這是 Si二極體。
常用二極體的規格 |
2-1.發光二極體
接下來在為各位介紹發光二極體(LED),LED是由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接合而成的,是一種單向導通的兩端電子元件,當順向偏壓時電流從P流向N,就會發光(好神奇)。想當然若逆向偏壓則不會導通亦不會發光,而且LED所能承受的逆向偏壓很小(約3~5V),故容易損壞。測量時則把黑棒接正極、紅棒接負極,則會發出微弱的光(也會有不發光的....因各人人品而論),則表示良品。
在測量發光二極體(LED)時,大家應該都會感到好奇,那LED的正負極在哪裡呢?其實只要把兩支腳拉直,較長的那支就是正極。
LED示意圖 |
2-2 電晶體
電晶體是由P型半導體與N型半導體所接合而成的一種三層三端電子元件,分為NPN型與PNP型兩大類。電晶體有三支(端)接腳,分別為基極(B)、集極(C)與射極(E)。
對於NPN型而言,基極(B)為P型半導體,集極(C)與射極(E)為N型。
PNP型而言,集極(C)與射極(E)為P型,基極(B)為N型半導體。
檢測方式: 判別NPN型與PNP型的方法
利用二極體的檢測方式,找出每支接腳的屬性,若有兩支接腳屬P型,一支接腳屬N型,則此電晶體屬PNP型,同時,屬N型的那一支接腳為基極(B),反之亦如是。
利用二極體紅棒接正極,黑棒接負極的概念測量,因為一開始完全不知哪一腳為正,所以直接用紅棒隨意固定在一腳,以黑棒為測量,若通則紅棒為P黑棒為N。
這是測量A1015 GROC 先用紅棒固定在最左端,已黑棒進行測量。
測量後的數字,表示紅為P,黑為N
再換至中間測量。
測量後的數字,表示紅為P,黑為N
表示A1015 GROC 三支端腳為從左至右為PPN,故為PNP型。
首先要把轉盤轉至如圖,注意一點若為PNP型則轉至PNP、若為NPN型則轉至NPN。
測量 A1015 GROC ,首先必須了解哪一腳為基極,在測量中,不管PNP還是NPN,不同於兩者的就是基極(B)。
所以 A1015 GROC 是PPN型,則N的那支腳就插入,三用電表最左下角中有EBCE的孔中,若電表測量出25~500的話,即表示插入的極性是正確,如此即可觀察街角插入位置而判別C、E極。
希望對初入電子的各位有一點幫助。
若文中有錯誤,請不要吝嗇留言,謝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